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 » 正文
 
“世界硅王”正式更名,回归科技创新属性
日期:2022-04-02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yutianyang_tsj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4月1日,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表示经股东特别大会审议,公司英文名称由“GCL-Poly Energy Holdings Limited”变更为“GCL Technology Holdings Limited”,中文名称由“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变更为“协鑫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协鑫科技早已对本次更名做出预告。今年2月21日,当时的保利协鑫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建议将“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更名为“协鑫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关于建议更改公司名称的原因,保利协鑫在公告中写道:董事会认为建议更改名称将为本公司提供一个崭新企业形象,且可更佳反映本集团业务发展至现况及未来发展方向。因此,董事会认为建议更改公司名称符合本公司及股东之整体最佳利益。

也有消息称,保利协鑫(为避免混淆,以下还是称为保利协鑫)更名系出于充分聚焦硅材料科技主业,回归科技创新属性的考虑。

此举非常符合保利协鑫过去在我国光伏产业发展中所展示出的企业形象。

众所周知,我国光伏产业相较欧美国家起步较晚,就算是在2006年,施正荣凭借无锡尚德的成功问鼎中国首富时,在光伏产业核心技术上依然非常匮乏,尤其是上游的核心技术,非常依赖进口,这也是2008年硅料价格暴涨的重要原因。

但在2010年前后,保利协鑫成功在多晶硅领域打破欧美企业对光伏原材料的垄断格局,建成了年产能高达1500吨的多晶硅产线,占比达到了当时全国多晶硅总产能的一半。后续又建设了6000吨级和万吨级生产线,成为“世界硅王”。

此后,因“光伏寒冬”的影响,保利协鑫在经营方面遭遇了不小的问题,甚至多年出现亏损。但一直没有忘记科技创新。

2020年,保利协鑫宣布在使用硅烷流化床法量产颗粒硅上取得了进展,再次依靠科技创新,在此前很多国际化工巨头“铩羽而归”的技术路线上取得了突破。

据悉,硅烷流化床法跟目前主流的改良西门子法具有明显区别,在电耗、人力成本上都具有一定优势,产出的颗粒硅产品无需破碎、流动性好,适用于RCz直拉单晶硅智能制造或CCz工艺。

此后,保利协鑫不断提高颗粒硅产能,先是将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年有效产能由此前的6000吨提升至10000吨,正式迈入万吨级产能规模。后续又投建了2万吨FBR颗粒硅模块化项目。

保利协鑫的突破也吸引了下游企业的注意。2021年2月,保利协鑫分别跟隆基股份和中环股份签订巨额硅料销售合同,以当时硅业分会公布的硅料成交均价测算,预估金额就高达390亿元。

而近期保利协鑫在公布2021年财报时表示,目前其已拥有3万吨颗粒硅产能完全达产,徐州、乐山、包头(30万吨一期)三地年内均有新项目投产,预计今年底硅料产能将达到36万吨。

2021年,保利协鑫实现营收196.98亿元,同比增长34.30%;归母净利润为从2020年的亏损57亿元到盈利50.84亿元,成功实现百亿“大逆转”。

在本次更名后,相信协鑫科技会在2022年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惊喜!

原标题:“世界硅王”正式更名,回归科技创新属性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www.whereislife.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维科网光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