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青海玛多:光伏产业照亮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日期:2024-05-27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wangxin_yjm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清晨的一缕阳光拂过黄河源头,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玛查理镇玛拉驿村又迎来晴朗的一天,金黄色的光芒如同精灵般跳跃,高原村庄也罩上了太阳的颜色。

玛拉驿村村北头的空地上一排排太阳能光伏板整齐排列,熠熠生辉的朝阳被转化为绿色电能,沿着输电线路传输至远方。近年来依托光伏产业,当地牧民的收入得到提升,光伏电站也成为致富增收的“阳光工厂”。

“2023年,我们村通过光伏电站收益分红增收17万元。”玛拉驿村村民阿楼没有想到,光伏电站项目的落地,不仅让家乡的环境和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己还在家门口找到稳定的工作。


图为在玛多县玛查理镇玛拉驿村建设的4.4兆瓦村级光伏电站。(王国栋 摄)

玛多,藏语意为“黄河源头”。玛多县位于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的核心区域,这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零下4摄氏度以下,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59%。

“什么产业好?什么产业适合当地?当时真是摸着石头过河。”玛拉驿村驻村第一书记郭璐说,由于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玛多县长期面临产业发展的困境。

地处世界第三极,玛多县空气洁净、太阳辐射强,建设光伏电站成为产业经济发展的首选。

作为玛多县的定点帮扶单位,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于2016年和2018年,投资1.25亿元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建设10兆瓦异地光伏电站,在玛多县玛查理镇建设4.4兆瓦村级光伏电站。

这两座电站年平均发电量2700万千瓦时,光伏发电收益用于全县30个行政村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支持公益性岗位。

“光伏电站项目落地后,村集体可以获得20年以上的光伏发电稳定收益,部分村民还借助光伏收益设置的公益性岗位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郭璐介绍,全县依托光伏收益共设置公益性岗位77个,其中玛拉驿村设置7个。

截至今年4月底,玛多县光伏电站项目累计发电量已达到1.86亿千瓦时,实现收益7221万元,稳定的光伏收益不仅帮助玛多县实现脱贫摘帽,还让全县群众走上了富裕文明的乡村振兴新道路。

如今,在公益性岗位上,阿楼每天都会去村两委帮忙整理信息资料,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同时,她还负责本村合作社生产车间的卫生清扫工作。“在家门口工作,我还能照顾两个正在上学的妹妹。”谈及现在的生活,阿楼的脸上难掩幸福的喜悦。

为保障扶贫光伏电站稳定高效运行和智能化管理,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还依托新能源大数据中心开展技术创新,不仅提高了光伏电站的运维效率、降低了运维成本,也确保光伏收益足额、及时发放。

如今,在黄河源头的玛多县,阳光成为牧民生活中宝贵的财富,照亮他们通往幸福生活的道路。(完) 

原标题:青海玛多:光伏产业照亮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www.whereislife.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新华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