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油气企业能玩转新能源吗?
日期:2023-08-16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wangyue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国际能源公司纷纷加快脚步从单一油气业务向“油气、地热、风光发电、绿氢、储能”等多元供能转型升级。对油气企业而言,这并非一次油气与新能源的简单“加法”,而是一场协同发展的深度融合。为何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至关重要?油气企业发展新能源具备哪些独特优势?油气企业又该怎样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多名行业专家学者给出了答案。

认识势在必行的趋势


油气和新能源融合发展是探索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发展的一种有效模式,是油气上游企业发展新能源的重点方向。在7月10日至14日举行的2023年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专题培训班上,多位高校教授、业内专家为怎样走好这条“融合之路”出谋划策。国家气候中心教授级高工王阳认为,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能源转型发展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其中能源系统脱碳是全球实现碳中和的关键,预计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全球能源供应的一半或更多。作为产能大户也是能耗大户,石油石化企业迫切需要走绿色低碳、集约高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走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之路,从“难以削减碳排放”转变为“净零排放”。

除此之外,在复杂的地缘政治局势之下,许多国家意识到,打造化石能源与新能源协同发展的能源系统,是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7月4日,国际能源署(IEA)署长法提赫·比罗尔在访华期间指出,在过去几个月里,包括太阳能、风能等在内的多种新能源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是由于过去人们开发利用新能源是出于保护环境的目的,而现在,能源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向清洁能源转型的主要驱动力。

今年3月,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同样提出,要统筹推进油气供应安全和绿色发展,加强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和生产用能替代,增加油气商品供应,持续提升油气净贡献率和综合能源供应保障能力。

尤其是对于步入开发后期的老油田而言,打造多能互补的发展新格局,既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端牢能源饭碗的职责所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原党委书记、中国国际碳中和经济研究院院长蒋庆哲指出,老油田面临着油气资源接替不足等难题,需要依托油区及周边资源,推动传统油气生产向综合能源开发利用和新材料制造转型发展,持续推动能源生产供应结构转型升级,担当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双重责任”。

找到得天独厚的优势

蒋庆哲认为,油气与新能源业务具有天然的互补、融合特点。油气企业开发利用新能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在勘探、开发、生产和运营方面具备丰富的技术经验和专业知识,还拥有广泛的基础设施网络。在开发利用新能源的过程中,要注重石油和天然气业务与新能源耦合发展,实现产业间协同互促和资源高效综合利用。

“目前很多油气企业在积极布局风电、光伏、地热、氢能、储能、海洋能、LNG冷能等新能源以及CCUS等低碳产业,”国际电工委员会(IEC/TC114)温差能工作组中方专家李大树说,“其关键点在于新能源怎样与油气主业结合,怎样找到油气企业的行业特点和专业优势。”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齐明认为,油气企业在自然资源、土地矿权、工程作业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以地热能为例,北京宝石花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文军指出,油气企业开发地热资源具有技术优势。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也是中深层地热资源分布的主要地区,地热的勘探、钻井、完井、开发等技术与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具有相似性,石油石化企业还拥有海量地下资源信息,可以精确刻画地下温度场、流体场,研究地下热水、油、气的运移及成藏规律。

在储能领域,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青年首席教授张程宾指出,油气企业废旧油气矿藏储存能力高,“储能于藏”成本低、可用于安装基础设施的面积大。油气企业还可以利用废弃矿井地下空间落差,采用落差型地下抽水蓄能发电技术进行抽水蓄能发电,节省建设成本。在氢能领域,我国天然气管道总长度长、输气能力大,天然气管道网络系统框架已基本形成,天然气管道输送技术成熟,可用于天然气掺氢输送,扩大氢气的应用场景,大幅降低氢气输送成本,减少开发新输配基础设施的投资,是长距离输氢最经济的方式。

此外,油气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用能需求,助力新能源电力消纳。齐明指出,国内油气上游企业大多位于华北、东北、西北地区,风光资源丰富,在矿权区域内布局风光发电项目,既可满足油气田用电需求,还可解决新能源电能消纳问题,同时可实现对外供热供电。李大树建议,油气企业应注重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多能互补、甲烷减排、余热余压利用等项目的开发,尤其是发展分布式风光发电项目,打造分布在用户端的能源综合利用系统,提升油气生产终端电气化率和绿电消纳比例,实现油气生产控排减排,打造“低碳”“零碳”油气田。

克服能源转型的挑战

尽管石油石化行业近年来加快布局新能源业务,在光伏、风能发电、氢能、地热能及新型储能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未来若要大规模推动油气生产与新能源融合,仍然面临诸多挑战。蒋庆哲强调,当前石油石化行业大规模发展新能源产业存在诸多亟待突破的难点。油气企业在发展新能源方面缺乏专业人才与经验,需进一步掌握新能源产业领域的核心技术。同时,油、气、电、热等多种能源综合管理体制尚不完善,也对油气企业发展新能源业务构成了挑战。

放眼市场,陆上风电、光伏等已进入市场化发展的新阶段。王阳指出,自2015年以来,陆上和海上风电的成本分别下降了18%和40%,预计到2030年,其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同时,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尚未建立,可再生能源的高比例消纳问题尚未得到实质性解决。

下一步,油气田企业与新能源应当怎样“融”?在政策方面,《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将“健全体制机制,强化政策支持”列在保障措施首位,要求各级能源主管部门加大支持力度,对于作为油气勘探开发用能清洁替代的太阳能、风能、氢能、地热等新能源项目,优先列入各级能源发展规划。各电网企业要积极支持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支持新能源优先就地就近消纳。

在技术方面,齐明指出,油气企业应加快推进新能源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高企业在电气、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知识储备,在光伏制氢、新能源发电技术、炼化转型与新能源融合等方面持续开展技术创新,通过跨领域协作形成科研攻关机制,推动“风光热储一体化”综合利用等技术研究应用,以实际行动助力油气企业能源转型以及“双碳”目标实现。李大树指出,应当重视人才自主培养与引进,重点建立低碳减排、CCUS、清洁能源应用、碳管理以及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为新能源科学技术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在管理方面,蒋庆哲指出,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紧密配合、通力合作,这就要求管理者站在全局高度,因地制宜、统筹协调,以系统思维规划布局。李大树提出,油气企业要致力于全产业链碳中和管理,基于碳排放情况,制定阶段性碳中和目标,在新能源项目设计阶段将碳管理纳入考虑范围,将油气开发生产碳排放核算、影响评价、减排措施、碳资产开发与交易等与低碳新能源业务有机结合,制定减排措施与抵消方案,加强内外部沟通,建立适合企业的碳管理体系,助力碳中和油气田、油气管网建设,实现低碳转型发展。

蒋庆哲认为,能源央企还应当主动融入区域碳中和创新与协同,助力区域实现“双碳”目标。下属油气田企业可积极参与构建多元一体的区域发展新模式,强化区域协同减排,促进区域“低碳—零碳”发展,形成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政产学研融”一体的综合模式,推动区域碳中和目标早日实现。

油气业务与新能源业务之间深度融合的路径是什么?

新能源与油气业务并不是竞争关系,应该是共同发展、互相补充的关系。发展新能源业务不是为了替代油气业务,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主责主业,通过应用新能源推进清洁替代,减少油气生产过程中的化石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实现能源生产过程的绿色转型,进而提高油气生产的有效供给。

对于能源企业来说,今年3月发布的《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为企业能源结构的绿色低碳转型指明了方向。油气企业通过引进、利用新能源,替代生产过程中的自身能源消耗并减少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油气消耗,使油气资源回归其原料属性和战略属性。首先,油气企业既是能源生产者,又是能源消耗大户,油气与新能源的深度融合必须是节约先行,减少能源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这当中包括电力消耗及自身油气消耗。其次,逐步进行清洁替代,通过自身建立的风电、光电及地热、光热项目,实现油气勘探开发用能的清洁电力和热力替代,逐步打造绿色低碳的油气生产体系。最后,要依托油气产业链优势,在地热、氢能等领域发力,推动油气企业由单一油气业务向“油气、地热、风光发电、氢能、储能”等多种能源协同供应的综合性能源公司转变。

油气企业入局新能源有何难点?

新能源中的风、光、地热等能源,并不是近年来才被人类发现和利用的,但其与化石能源的融合发展、多能互补,是近年来随着能源转型进程的推进才提到新高度的。国家“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为油气企业发展新能源业务提供了很好的政策支持,同时油气企业又具有资金实力和技术优势,加之本身有广阔的消纳市场,发展新能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油气企业入局新能源市场的难点有以下几点。一是如何在聚焦主责主业的同时,利用自身在市场、技术、政策等方面的优势,加快对新能源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这方面可以依托高校的优势,进行校企合作培养产业特色人才,重点培养在地热能、氢能、太阳能和燃料电池等新能源领域以及传统化石能源与新能源多能互补、储供一体化领域从事研发、设计及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二是如何立足自身优势做好在风能、太阳能、氢能、储能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储备与开发。要加强同高校的科研合作,加快典型示范项目落地;加强同新能源企业的技术合作,推动成果转化,超前储备一批清洁低碳关键核心技术。

总的来说,对于油气企业而言,现阶段最重要的是要做好以绿色替代、自我消纳为主的融合发展方案。

油气企业在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方面做了哪些有益尝试?

国际石油公司近些年在油气和新能源业务上的实践探索充分证明,油气和新能源融合发展的模式是大势所趋,可以有效挖掘油气企业的资源潜力,提高能源供给效能。

在国内,石油企业和高校之间在油气和新能源融合发展领域也做了诸多探索。例如西安石油大学依托学校在油气资源领域的技术和学科优势,聚焦“油气+新能源”多能互补等学科方向,开发了中深层“双筒同心”地埋套管地岩热供热技术。该技术具有绿色、安全、高效、取热不取水等特点,能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

同时,西安石油大学与中国石油长庆油田积极开展了相关合作,进行废弃油气井地热井工程改造,利用地热能加热原油以便于管输;利用地热能替代燃油、燃气加热炉,实现井场锅炉替代,降低碳排放。

油气企业在新能源领域应当怎样发力?

国内主要油区大多位于华北、西北等地区,风光资源丰富,且地理空间广阔,有利于布局风光发电项目。油气田企业发展新能源,实现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初期阶段主要是结合油气田各自的地理优势、资源优势以及消纳市场优势,坚持以自身消纳和就近利用新能源为主的发展思路,以油气产业为基础,加强新能源开发利用。

长期来看,在油气产能建设过程中,要积极配套光热利用、储能设施等,在油气田区域及周边地区部署建设“风光气储氢一体化”新能源大基地,有序打造油气与新能源及负碳产业集群。构建基于油气田场站的微电网和能源综合智慧管控系统。结合油气田场站的生产特点加强风光电热等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平稳调度,形成和做好内循环,更好地服务油气生产。 

原标题:油气企业能玩转新能源吗?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www.whereislife.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中国石油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