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惠州文脉·聚焦」惠州:挺进全国第一方阵!力争2025年储能产业集群产值达1800亿元
日期:2023-08-04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dingshuqi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今年3月,广东发布《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将新型储能产业打造成为广东“制造业当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到2027年,广东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

当前,在广东省打造储能万亿产业的大潮中,多地纷纷加速入局。面对新型储能产业这一发展新赛道,惠州有着清晰的规划和发展方向。

日前,惠州出台了《惠州市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该《行动方案》提出,努力把惠州打造成为国内新型储能产业发展高地和粤港澳大湾区新型储能应用示范城市。到2025年,新型储能产业集群产值力争达到1800亿元,全市储能电池总产能力争达到110GWh,全市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力争达到300万千瓦。到2027年,新型储能产业集群产值力争达到3500亿元,全市储能电池总产能力争达到160GWh,全市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力争达到600万千瓦。

那么,惠州如何积极抢占新型储能产业制高点?惠州各部门各县区又如何谋划布局,创新举措,助力惠州新型储能产业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呢?

预计今年产值将超1200亿元

事实上,惠州早已悄然在新型储能产业上布局。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惠州吸引了一批外资电池制造企业投资落户。当时许多知名品牌电池均由惠州国企德赛和国外公司合资企业生产,如金霸王、东芝等。后来,惠州又引育TCL、德赛等一大批智能终端龙头企业。

历经多年的产业积淀,惠州已成为国内新能源电池的重要产业基地,以及国内产业链完善、品类齐全的集聚地。今年3月,2023年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论坛发布了“2023中国百强产业集群”,惠州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光荣上榜,由此可见,惠州产业“硬实力”得到广泛认可。

目前来看,惠州新型储能产业生态较为完善。现惠州储能相关企业超过800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超110家,在电池制造设备、电池材料、电池制造(电芯、模组和电池包)、电池检测、电池回收利用、变流器、电源管理、储能系统集成等各环节均有布局,基本形成产业闭环。

在龙头企业引领方面,亿纬锂能、比亚迪、欣旺达、德赛电池、赣锋锂电等位居全国乃至全球前列的电池制造商均在惠州重点布局,涉及储能电池、负极材料、结构件、电解液、锂电铜箔、用户侧储能变流器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同样处于全国乃至全球前列。

随着龙头企业入驻及加大对储能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创新投入,吸引人才充实研发团队,如今惠州储能产业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其中研发人员超过1万人,拥有硕士或博士以上学历人数超3000人。在此良性循环下,惠州的产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优势不断巩固并得到持续发展。据了解,亿纬锂能建立总部研发中心,2022年研发投入21.5亿元,占营收的6%,研发人员超4000人、专利数量超5900项;欣旺达动力建立欣旺达电芯研究院,2022年研发投入1.6亿元,占营收的7%。

值得一提的是,新型储能产业属于国际化产业,近年来,惠州储能企业除深耕国内市场外,还通过投资和贸易等方式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如在匈牙利、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布局产能、投资建厂。

此外,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化工园区支撑。惠州拥有大亚湾石化区、新材料产业园两大专业化工园区,园内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有利于发展储能电池材料和电池回收等产业。其中,大亚湾石化区还具有化工副产氢丰富的优势,有利于进一步发展氢能储能产业。

依托产业基础优势,惠州全市上下合力发展新型储能产业。2022年,新型储能产业集群产值达866.7亿元,增长22.2%;已建动力和储能电池项目产能超过60GWh;锂电池出口141亿元(增长35%)。今年上半年,惠州新型储能产业集群产值590亿元,预计全年将超1200亿元。

多措并举,助推储能“加速跑”

惠州是继广深佛莞之后广东第五个“万亿工业大市”,工业快速增长,2022年实现GDP超5400亿元,以4.2%的GDP增速高居全省首位。而以新能源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是惠州推动经济强势增长的重要环节。

今年,惠州再次站在“新赛道”上。广东发布的《意见》中提到“珠江东岸储能电池产业集聚区”“锂电硅碳负极材料集聚区”“电解液专业园区”“辅助材料集聚区”“储能控制产品及系统集成、先进装备制造集聚区”,均提及惠州。

如今在惠州,“挺进全国新型储能产业第一方阵”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强烈共识,为此动作频频,举措不断。

3月,惠州新能源产业联盟正式揭牌成立,由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担任理事长单位,汇聚了德赛电池、赣锋锂电、蓝微电子、比亚迪电池等35家当地知名新能源企业。该联盟将定期召集全市新能源产业上下游企业交流探讨,向政府部门提交惠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及应用推广等建议;承接省、市、县(区)各级政府新能源产业政策的落地;与政府相关机构、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在相关专业领域组织开展沙龙、论坛等行业交流活动,全面提升惠州新能源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5月,惠州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联盟成立,得到了中科院近物所、过程所、盐湖所、物构所、广州能源所等科研机构鼎力支持。该联盟由东江实验室担任理事长单位,亿纬锂能担任副理事长单位,以“推动技术创新、助力产业发展”为宗旨,致力于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重点开展新型储能共性技术、先进装备和重大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着力提升惠州新型储能产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7月,为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惠州出台了《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将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加大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支持力度、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加大精准招商力度等具体措施,并在用地用电、固投补贴、贷款贴息、研发创新、强链采购等方面用“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如支持重点企业扩产增效,对年度工业产值10亿元(含)以上,且工业产值增速10%(含)以上的新型储能制造企业给予用电补贴,单个企业每年最高补贴300万元。

同月,惠州市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推进会在龙门县举行,推动一批产业项目和应用场景加快落地建设,助力惠州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当天,惠州市政府与南网储能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对13个新型储能产业和应用项目进行签约。现场企业纷纷表示:“惠州储能产业前景广阔,我们将深耕惠州,为推动新能源发展作出贡献。”

惠州市委书记刘吉强调,要充分认识新型储能产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牢牢把握绿色低碳转型战略机遇,努力推动惠州新型储能产业和应用走在前列、进入全国第一方阵,为惠州实施制造业当家战略、打造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提供坚实支撑。“各县区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把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加快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

多部门聚力深耕“万亿新赛道”

目前,惠州在建产业项目30宗,下半年新开工项目14宗,储备项目19宗,总投资超600亿元,项目内容包括了电池主要材料、生产设备、核心部件、变流器、电源管理系统、电池包等。

惠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廖巍介绍,今年下半年,将重点推动宙邦化工20万吨电池化学品等项目开工建设,推动科达利锂电池三期、豪鹏新能源二期等项目竣工投产,为惠州新型储能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增添势能。她表示,惠州市工信局将对标国内储能产业先进地市,聚焦培育壮大新型储能产业规模,持续延链补链强链,构建更加完善的新型储能产业生态。

当前,惠州拟建设五个新型储能特色试点项目,包括龙门零碳生态园电源侧储能试点、博罗欣旺达“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博罗智能装备园集中共享储能试点、惠东白花电网侧储能试点与元山服务区示范性光储充一体化低碳试点。

“通过示范性项目带动储能电池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及其相关储能产业生态协同发展,为全省新型储能产业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惠州市能源和重点项目局党组书记、局长黄伟忠告诉记者。

同时该局紧扣“新型储能多场景应用”任务,在多侧同时发力,鼓励用户侧储能,推动工业用电大户及重要电力用户配置新型储能系统,在农业农村领域构建新能源应用基础体系,不断丰富储能应用场景;为实现城乡全覆盖,科学布局充电侧储能,支持在农村公共停车场、旅游景点和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光储充一体化”电站,让电动车在惠州全域出行无忧,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交通选择……

日前,位于惠东的粤港澳大湾区(惠州)数据产业园的中广核惠州电化学储能示范项目开工,作为惠州首个电网侧电化学储能项目,建成后可为惠州电力项目提供调峰调频支撑;龙门体育馆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

惠州供电局作为电力部门,正全力打造新型电力系统,通过助力储能电站项目规划布局、引领带动新型储能示范应用与规模化发展等推动惠州储能产业发展。“新型储能在惠州电力系统中已有少量装机。”该局党委书记郑宇表示,在新型储能产业蓬勃发展的大潮下,储能在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的运用将更加丰富,惠州供电局将开展新型储能多场景应用实践,到2025年初步建立“源网荷储”体系和市场机制,助力惠州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布局新型储能产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是重中之重。近年来,惠州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在“双碳、石化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开展了科研攻关,今年在重点研发计划和“揭榜挂帅”项目新设立了新型储能专项,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惠州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黄辉表示,将紧密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促进新型储能与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深度融合、精准对接,努力解决基础研究“最先一公里”和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有机衔接问题,为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原标题:「惠州文脉·聚焦」惠州:挺进全国第一方阵!力争2025年储能产业集群产值达1800亿元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www.whereislife.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羊城晚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