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日照东港创建省级“两山”基地: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绿色账本
日期:2023-01-18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wuqianxi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日前,东港区创建省级“两山”基地已通过审核。这是该区继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后,获得的又一面绿色金字招牌。

行车东港,满目生机。即便是隆冬,无论乡村还是城区,一处处的绿化都在提醒着人们,绿色依然是这里的最浓重底色。

经济下行、环境冲击、面临挑战多,突破发展成为东港各地的热门话题。但有一个共识很清晰:抓发展眼睛不能只盯着GDP。东港区委书记刘祥龙表示,“越是要强招引、推项目、兴产业,在环保上越是不能含糊,算好生态这本账。”

加与减:宁亏本也要搞环保

最近,东港区一口气启动了十多项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总投资不下2亿元。

虽然政府钱袋子吃紧,但东港对生态文明建设从来“不差钱”。

近年来,东港累计投入20多亿元,实施了生态补水、雨污分流改造、碧海行动等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仅2021年,用于生态环保的投入就达5.15亿元。全区新建83处公园绿地、45处林荫停车场,31条道路得到绿化提升,完成527个居住小区雨污分流改造、12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98个村的污水治理,新增造林面积1.6万亩,人居环境持续优化。

“这里原先计划着建一个高端商业楼宇集群,后来改成了绿色文化广场。”站在老城区核心地带——海曲印象文化广场的图书馆顶楼,望着大片的景观绿地,东港区住建局局长李芳叶算了一笔账,“搞绿化、美化,上民生项目,政府要多投入1.5亿元。如果全部用来引进商业楼宇项目,每年税收不下1亿元。”

但东港区委区政府认准了一个理儿,“经济效益是眼前的、暂时的,绿化的效益是荫及子孙的,长远的!”

有了生态投入的加法,排放、能耗的减法顺理成章。

“PM2.5、空气优良率、水质达标率……看似抽象的数据,个个关系到百姓的贴身利益。”董岩,东港环保分局局长每天的工作就是盯着各种仪表环保数据较劲,“只要出现任何波动,我们的心就提到嗓子眼上,一个二氧化硫的超标就可能给人们带来健康的损害。”

“蓝天、碧水、净土”行动的持久战中,精细化管控措施不断推陈出新。东港区下派环保专员驻厂,并在所有河道、汪塘全部配备河长、湾长、湖长。同时,雷达扫描利器直指苍穹,空气质量监测微站实时站岗放哨,大气监测车不间断巡航,人防、技防一齐织就天罗地网,守护绿水青山、蓝天白云。

好生态就这样成为现实: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100%,PM2.5均值27μg/m3,空气质量优良率89.2%。

这个冬季,涛雒镇小草坡村村民王运江没再为取暖的事烦恼。去年,村里争取了上边政策,在94户村民中搞“光伏+电代煤”试点,不但减少了碳排放、降低了取暖成本,操作起来也方便。“什么时候想开暖,遥控器一按就行,不必再半夜起来填煤,不用惦记着掏炉灰,更不用担心一氧化碳中毒。”

生态环境建设带来的幸福感,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

进与退:精打发展的绿色效益账

投资上千万的项目,就因为有一项环评指标不过关被婉拒。这在东港,并不鲜见。

“现在无论是上项目还是发展产业,都要先看环评、看环保指标。”东港区招商投资促进中心工作人员李林说。该区对新上项目,主动提高“绿色门槛”,严把生态环评关、质量效益关,对不符合产业引进政策、不符合环境功能区划、不符合亩均效益底线的一律说“不”。

对环保的重视程度,决定了发展的高度。

“这里的水好、土好,产的蓝莓滋味浓、口感好、价格高!”东港区陈疃镇水陈坡村村民许振华说。

陈疃镇山多、石头多。十多年前,依靠丰富的石头资源,陈疃镇不少山头长出了石材加工作坊。“那时候,一年靠打石头能赚五六万块钱。”许振华回忆。

村民赚了钱,原本绿色的山坡却变得千疮百孔,石材加工形成的污水更是污染了附近的河流。为保护生态,东港区东港区毅然将石材企业全部关停,200多位石材加工从业者转行,干起茶叶和特色林果种植业。“村里在山岭上发展了好几百亩蓝莓,每年收入上千万元,一点不比打石头挣得少。”

数据显示,几年来,东港区陆续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59家,深度治理建材企业19家,1096台燃煤锅炉全部拆除。

如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优势?这是东港区委副书记、区长何文一直在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距离海边2公里,投资11.75亿元的日照开元森泊度假乐园项目即将竣工。主打水上亲子游、亲子度假运营,该项目不但与周边景观景点形成业态互补,还将众多山、海休闲旅游项目串联,形成一条城乡互动、山海共融的全新休闲产业链条。

东港区在推动污染产业转型的同时,把环境友好型产业作为招商引资主攻方向,相继吸引一批高端高质项目落地投产,并出台政策支持企业推动科技创新、延伸产业链、培育经济增长点,重点打造航空、旅游、电子信息、数字经济等新型产业集群。

去年以来,东港区吸引华为空间智能、太古工业装备、日照国金中心等创新型项目69个,计划总投资110亿元。其中,投资1.5亿元的山东力山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落地后,致力于智能(无人)起重机、工业除尘、烟气脱硫脱销、重金属脱除、工业污水治理与金属酸洗废酸再生研发制造,完全投产后年产值可达6.8亿元,成为东港工业的又一增长极。

2022年,东港区港口经济、钢铁制造、航空及信息技术等8大绿色产业链产值达到620亿元,高新技术产值同比增长12%。良好的生态环境形成的绿色产业孵化效应正在不断显现。

原标题:日照东港创建省级“两山”基地: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绿色账本
 
相关阅读: 日照 光伏 生态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www.whereislife.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人民网-山东频道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