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万祖岩:加强储能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布局 促进区域经济“起飞”
日期:2023-01-17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sunmengqian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进大型风光电基地及其配套调节性电源规划建设,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

在政府政策的指引下,各行各业紧跟政策,重新进行产业布局,新型储能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装机容量呈井喷式增长。

2023河南省两会期间,省政协委员、易事特集团副总裁万祖岩带来了关于“加强储能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布局,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储能装备制造业现状如何?


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初步统计,2022年我国共投运大型储能项目259个,总装机功率为20.75GW。其中电化学储能项目236个,装机功率达5.66GW/12.29GWh,各项指标较2021年明显提速。电化学储能的大规模应用,对储能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储能是未来新型电力系统市场发展的蓝海,参与者良莠不齐,部分参与者没有产品、没有技术、没有研发,在市场拓展过程中不讲质量、不讲安全、只讲效益,采用低价竞争策略,盲目扩张,劣币驱逐良币,极大地阻碍了行业的良性发展,开发建成的储能项目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不具备可持续性,并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万祖岩分析说。

他认为,个别地方缺乏产业链通盘布局,也造成一定程度上资源的浪费。尽管独立共享储能实施在宏观政策上较为清晰,但在市场交易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缺乏详细的指导文件。

万祖岩表示,由于原材料涨价、新能源发电项目强制配储等原因,导致新能源发电项目建设成本增加,回收周期长,开发单位为保障项目收益,普遍存在采用低价劣质储能产品的现象,配建储能可靠性低、使用率低,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和资源浪费。

解决上述“痛点” 未来如何“发力”?

解决上述问题有哪些途径?万祖岩带来了以下建议:

建议政府组织发改委、能源局、商务局、工信局、发电单位以及装备制造企业进行全产业链穿透评估,政策指引、行政归口管理,扶持和鼓励优秀装备制造企业,专业人做专业事,释放装备制造企业的潜能,让装备制造业回归本行,以客户为中心,做强研发、做精产品、做好服务、做大市场。

建议政府部门进行全产业链招商,基地化制造,发挥规模集群效应,引入储能装备龙头企业拉动和促进区域电池正负极材料、铜箔、电解液、隔膜、钣金、屏柜电缆等链条企业的发展,并吸引电芯、模组、BMS、PCS、芯片、电池回收等相关企业落地,完善补齐区域储能产业链。区域内实现闭环生产,“豫产豫用”,降低基地企业的经营成本,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建议完善独立共享储能落地实施细则,尽快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明确独立共享储能参与中长期市场交易、辅助服务市场交易、现货市场交易的具体规则,研究出台新型储能共享容量租赁交易细则,规范独立共享储能电站容量租赁后的应用模式,解决容量租赁后储能电站使用权归属问题,即容量租赁给新能源场站后,使用权归属为储能电站运营方,提高独立共享储能电站的投资价值。

建议鼓励独立共享储能规模化集中化发展,分区域顶层规划统筹共享储能电站的建设,在风光资源分布较好地区建设GW级大型集中共享储能电站,发挥新型储能“一站多用”的作用,为区域内新能源项目提供容量租赁和辅助服务,一次性解决储能电站的用地、建设、接入等问题,缩短新能源及储能系统建设周期,节省储能设施的日常运维成本,最大限度地降低建设和使用成本,同时提高储能电站的安全性和储能设备的使用率。 

原标题:万祖岩:加强储能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布局 促进区域经济“起飞”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www.whereislife.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大河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