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上游原材料涨价、部分企业战略布局等多重因素驱动下,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已经驶入快车道,成为部分环保公司的第二成长曲线。
政策引导动力电池产业链规范发展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蓬勃发展,乘联会数据显示,9月份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31.8%,较去年同期提升了11个百分点。如何妥善处理退役动力电池,成为保障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考量。
据中经产业信息研究网发布的《2022-2026年动力锂电池回收行业现状调研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预计,截至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退役总量达20万吨,到2025年预计将达到近80万吨。为避免稀缺资源浪费、电池原材料涨价及环保问题,亟须对退役动力电池进行科学回收与利用。
政策端也在今年持续关注动力电池回收,今年工信部发布通知,开展2022年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区域中心试点企业(站)推荐工作,支持有关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电池生产企业、梯次利用企业可以通过自建、共建方式,建设区域中心企业(站)。9月份,工信部在“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发布会上表示,将加快出台一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链的规范,也极大提升了行业正规军的产能扩张积极性。格林美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飞速发展,给整个产业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公司全面聚焦发展三元前驱体等新能源材料主营业务,全面实施创新设施、创新人才与创新费用的倍增计划,促进创新成果迸发,推动公司核心产品三元前驱体等成为全球新能源行业的高质量主流产品,主流供应全球优质客户,实现公司产能全面释放,产品订单大幅增加,公司业绩不断增长。
10月21日晚格林美发布了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快报,公司预计今年1月份至9月份营业总收入约213.74亿元,同比增长65.8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0.06亿元,同比增长40.39%。
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记者表示,动力电池回收标准的进一步规范,让具有先进环保技术的企业有了更充足的市场信心。同时,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也带动了行业的繁荣,加速行业内渠道和资源整合,有利于规模企业的成长。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补充道,如果未来动力电池回收产业能像固废处理产业一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产业和社会共识,将大大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环保效率,降低动力电池对于原材料资源端的依赖。
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影响力
因为业绩亮眼和产能释放,今年深市环保板块的固废处理和再生资源成为市场主要关注方向。如固废处理龙头中科环保在10月23日晚发布了2022年三季度业绩公告,公司今年前三季度营收约11.18亿元,同比增长7.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75亿元,同比增长17.37%;基本每股收益0.15元,同比增长15.38%。
广发证券研报指出,当前固废龙头60%以上的在手产能已投产,为第二成长曲线提供资金保障。深市龙头企业耕耘多年、业务间具备强协同效应,能高效对接各类固废资源,是城市矿山资源化承接主体的不二之选。
在动力电池回收这一细分市场,不仅有格林美、天赐材料、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一批深交所上市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公司,也有旺能环境等环保领域公司。
国泰君安研报指出,旺能环境固废业务稳健充沛的现金流,以及相关产业资源强大的大股东,将有力支撑公司打造动力电池回收第二成长曲线。公司于2022年1月收购的立鑫新材料部分生产线已于4月份开始正式运营,并将在下半年启动立鑫二期3.5万吨三元锂电池回收处理项目的建设,同时积极布局磷酸铁锂电池回收产能。
北京社科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智能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鹏告诉记者,不论是从长远发展视角,还是从国家碳减排政策来看,环保行业都是朝阳行业。其中动力电池回收业务板块吸引了大量企业投资布局,将有望改善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小、散的格局,加速行业集中度提升,并且继续向产业链上下游发展。
格林美公开资料显示,项目建设方面,格林美印尼QMB镍资源项目一期建设(3万吨镍金属/年)于今年6月底完成,9月26日举行产线开通仪式,进入正式投产新阶段,并力争在3个月内完成产能爬坡,达到设计产能。同时,该项目二期建设(4.3万吨镍金属/年)正式启动,目前已经进入设计与关键设备采购阶段,预计2023年10月完成基本建设,形成共7.3万吨镍资源产能。
格林美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产品研发方面,核壳和四元高电压等高端前驱体产品取得重大突破,率先占据市场;钠电和富锂锰基新体系材料稳步推进,下游客户测试顺利,进入吨量级认证阶段,离全面商用化更近一步。
原标题:政策扶持动力电池“绿色回收” 深市环保产业迎来第二成长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