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 正文
 
赵波:攻坚微网技术取得突破
日期:2022-06-14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miaowanying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6月1日,浙江宁波慈溪氢电耦合直流微网示范工程开建。该工程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首个氢能相关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配套工程,建成后一天内可满足10辆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加氢、50辆纯电动汽车直流快充。作为技术研发总负责人,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科技研发中心主任赵波带领分布式电源与微网技术团队自主研发了电-氢-热多能管理系统,为工程的多功能运行、精细化管理与智能高效运维提供技术支撑。

2008年,赵波开始从事微网研究。当时国内的微网技术尚处于学术研究阶段,国外相关技术封锁严密。于是,赵波提出了自主研发含光伏发电、风电等多种分布式电源及储能装置的微网实验平台的想法,牵头组建了分布式电源与微网技术团队。他组织浙江电科院新能源领域的技术专家,查文献、下工地,和厂家技术人员交流,完成了实验平台建设的可行性报告。2009年5月,“分布式电源和微网实验平台”课题获国网浙江电力批准立项。经过一年的筹建,赵波带领技术团队建成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具有灵活网络结构的综合微网实验平台,并创建了分布式电源与微网实验室,全面提升微网技术研究能力,为新能源接入及电网智能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

依托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赵波于2010年5月牵头开展了国内首个海岛微网示范工程——东福山岛风光柴储微电网示范工程的建设。该工程位于舟山市普陀区东福山岛,计划建设300千瓦的离网型微网系统,并利用风光柴储结构的微网系统为岛上居民提供清洁、绿色、稳定的电力供应。但海岛是孤网系统,频繁的充放电和恶劣的运行环境对储能蓄电池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在恶劣的运行环境下实现风光柴储优化互补,成了摆在赵波和团队成员面前的难题。

为了找到最适合海岛环境的多能源协调互补模式,赵波一边推进相关技术的研究及仿真验证,一边关注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他通过优化风光柴储出力方案,形成覆盖多种运行场景的运行方案策略库,实现储能与柴油机出力的最优匹配,在最大化消纳风光发电的同时,优化储能出力策略,减少储能出力频次,延长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在工程装备调试安装的8个月里,赵波先后上岛5次联调装备系统,保障装备的可靠性和适用性。2011年7月,该工程建成,实现了风光柴储优化互补,为海岛供电提供了一种新方案。

2020年,赵波带领团队申报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重点专项并成功立项,在氢能与可再生能源耦合领域开展新的探索。目前,他正带领团队在宁波、杭州、丽水、台州等地开展氢电耦合基于工业园区、产业基地等多场景的示范与应用,为推进氢能在清洁能源消纳、储能、化工、交通、建筑等领域应用持续贡献智慧和力量。(马瑜涵)

原标题:赵波:攻坚微网技术取得突破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www.whereislife.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中国电力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