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 » 正文
 
明冠新材:铝塑膜国产替代新路径
日期:2021-09-27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zhuzelin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作为国内最早涉及太阳能电池背板与锂离子用铝塑膜领域的企业之一,明冠新材经过十多年的研发,掌握了铝塑膜核心生产工艺,目前已有多款应用于不同场景的铝塑膜产品批量出货。

守在国产替代进口的市场前夜,中国铝塑膜企业正在“深蹲起跳”。

“2021年国内电池厂家都以非常开放的心态来评测和应用我们的铝塑膜,本土铝塑膜企业要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 明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明冠新材)相关负责人对高工锂电表示,国内电池企业降成本和保障供应链安全需求急迫,国产铝塑膜正在加速驶入国内动力市场。

中国电池企业对本土铝塑膜关注度升温背后,是随着国产铝塑膜在产品外观、冲深成型、耐电解液、阻水性等综合性能上不断提升,本土铝塑膜企业有望打破中国动力电池用铝塑膜依赖进口日本铝塑膜的困局。

当前,国际铝塑膜市场主要被DNP、昭和电工等日企所垄断,中国市场动力用铝塑膜70%以上被DNP和昭和电工两家企业占据,国产铝塑膜占比相对较低。

业内人士认为,铝塑膜国产化替代缓慢的根本原因在于:1、国内产业链企业对铝塑膜的相关研究不足,市场主要依赖日韩企业的技术路线与经验;2、国内铝塑膜材料供应体系有所缺失;3、国产铝塑膜市场化进程较进口短,动力电池厂家对于国产铝塑膜依然心存防线;4、下游厂商指定采用进口铝塑膜等。

而作为国内最早涉及太阳能电池背板与锂离子用铝塑膜领域的企业之一,明冠新材经过十多年的研发,掌握了铝塑膜核心生产工艺,目前已有多款应用于不同场景的铝塑膜产品批量出货,成为了国产铝塑膜替代进口的行业“尖兵”。

创新工艺捅破最后一层“膜”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锂电池产业链基本上在四大材料、设备、锂电池等领域都实现了国产化替代进口。

然而,铝塑膜作为锂电池材料领域技术难度最高的环节之一,仍是目前锂电池产业链中唯一尚未完全国产化的关键材料。

锂电池用铝塑膜是一种多层复合膜,一般由PA/AL/PP三种材料构成。尼龙层为外层,起辅助成型和保护作用;铝箔层为阻隔层,起成型和阻隔作用;PP层为热封层,主要作用是封口粘接。

铝塑膜工艺按内层AL/PP复合方式可以分为热法和干法两种。干法工艺优点在于设备投资小门槛低,工艺简单容易掌握,但是内层PP胶和CPP大多依赖进口,成本和品质受限于PP胶和CPP;热法工艺优势在于耐电解液和抗水性能优异,缺点是深冲性能差,工艺复杂。

但这两者技术路线以及基础原材料都来源于日本,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这意味着中国铝塑膜企业在采用这两者工艺技术生产铝塑膜时,有可能会被日本“卡脖子”。

业内人士认为,国产铝塑膜想要打破进口垄断实现替代,就必须从基础材料和生产工艺等方面进行革新,掌握自主核心技术,实现真正的国产化。

在此情况之下,明冠新材结合十多年在干法复合、热法制膜及胶粘剂开发上的经验,创造性的开发出干热复合工艺技术。

明冠新材介绍到,新工艺流程实现涂布、复合多工艺一次成型,可以大幅提升铝塑膜产品的稳定性、产线自动化程度、产品良率以及生产效率,使其铝塑膜产品具有冲深性能优异、耐电解液性能佳、绝缘性良好、耐热性强、热封强度高、耐湿热老化、耐高低温等多项性能优势。

明冠新材表示,公司研发的干热复合法工艺在吸取干法工艺优势的同时,兼顾了热法在耐电解液和抗水性方面具有优势的工艺特点,使得铝塑膜在冲深成型、外观、耐电解液及阻水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能得到提升。

例如,明冠新材采用干热复合法工艺生产的铝塑膜在冲深方面可以达到9-10mm,达到日本进口水平;耐电解液性能方面,明冠新材的铝塑膜耐电解液长效测试85℃浸泡30天,并保持在8N/15mm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创新工艺技术之外,明冠新材也在铝塑膜基础材料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提升其竞争力。

此前,明冠新材在涉足太阳能背板生产时考虑到关键原材料氟膜被美国和日本公司垄断,不利于其实现国产化,因而自主研发M膜替代进口薄膜,解决了基础原材料被卡脖子的难题。

在此基础上,明冠新材也将该策略应用在铝塑膜上,在胶粘剂、铝箔、CPP膜、尼龙薄膜等原材料方面进行自主研发,基本上实现了国产化。

明冠新材认为,铝塑膜要实现国产化就必须在基础原材料上实现国产化,这样才能保障供应链安全和掌握核心技术。

铝塑膜业务驶入快车道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以及储能和两轮车领域对软包锂电池需求快速增长,带动铝塑膜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国内动力与储能锂电池市场已出现铝塑膜供不应求的局面。

高工锂电了解到,为保障原料供应稳定,LG新能源与日本DNP在今年签署了战略供货协议,承包了DNP的绝大部分热法铝塑膜产能,导致2021年国内动力电池用铝塑膜出现供应紧张的情况。

为保障原料供应稳定和降低成本,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国产铝塑膜领域,积极接触在产品和技术上具备竞争优势的中国铝塑膜生产企业,主动要求本土铝塑膜企业提供样品进行验证测试。

而明冠新材凭借在生产工艺以及产品性能方面的优势,其铝塑膜业务也在2021年取得较大突破。

2021年,明冠新材确立了以动力/储能用铝塑膜为牵引,高端数码用铝塑膜为助力的客户开发路线。当前,公司铝塑膜产品包含CAN/CAB088、CAN/CAP113、CAN/CAP153等不同结构系列,可涵盖 3C、动力、储能等不同锂离子应用需求。

报告显示,2021上半年,明冠新材实现营收6.2亿元,同比增长8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28.5万元,同比增长12.7%。其中铝塑膜收入较上期增长102.8%,为派能科技、南都电源、鹏辉能源、赣峰电池、河南锂动等客户批量供货。

同时,明冠新材也在拓展孚能科技、微宏动力、比亚迪、亿纬锂能、ATL、冠宇、锂威、多氟多、桑顿新能源等其它客户。

在产能建设方面,明冠新材现有4000万平/年的产能,目前正加快新的年产1000万平米募投项目建设。公司在今年7月又对铝塑膜子公司增资(增资后注册资本达到1亿元)用于产能扩建,未来规划产能达5000万平米以上。

2020年12月,明冠新材正式登陆科创板,募资为其扩充铝塑膜产能和加强研发提供资金支持。

明冠新材认为,国产铝塑铝替代进口将成为必然趋势,本土铝塑膜企业要保障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一致性。中国电池企业也要给予本土铝塑膜企业更多机会和信心,加速铝塑膜国产化替代进程。 

原标题:明冠新材:铝塑膜国产替代新路径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www.whereislife.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高工锂电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